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干燥速率曲线是描述物质在干燥过程中水分流失速率的一种重要曲线。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水分含量变化,可以绘制出干燥速率曲线,从而了解物质的干燥特性和最佳干燥条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物质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水分含量变化,绘制干燥速率曲线,以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干燥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了三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是苹果、纸张和湿土。
苹果作为生物材料,纸张作为无机材料,湿土作为复杂材料,这样的选择可以覆盖不一样物质的干燥特性。
b. 在恒温恒湿箱中设置不一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30℃、40℃、50℃等,湿度分别为40%、60%、80%等。
e. 根据质量变化计算水分含量,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大家可以绘制出不同物质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以苹果为例,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水分含量,曲线的斜率表示干燥速率。
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的变化,我们大家可以判断出物质的干燥特性和最佳干燥条件。
苹果的干燥速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初期快速蒸发期、中期缓慢蒸发期和末期几乎不变的平衡期。
纸张的干燥速率曲线则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湿土的干燥速率曲线则更复杂,可能受到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以苹果为例,初期快速蒸发期是水分流失较快的阶段,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以加快干燥速率。
而中期缓慢蒸发期则需要适当降低温度和湿度,以避免物质的质量损失和质量变化较大。
二、基本原理干燥曲线即物料的自由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物料在干燥过程中,自由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
物料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有所不同,其基本变化趋势如图1(a)所示。
干燥曲线中B C 段为直线,随后的一段C D 为曲线,直线和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速率NA 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Xc 的关系曲线。
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与物料的结构及所含水份的性质有关,所以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
干燥速率由恒速阶段转为降速阶段时的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用Xc 表示。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燥物料的单位汽化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即为:τAd dWN A =(1) 式中N A :干燥速率, kg/m 2 s ; A :燥物料的汽化面积, m 2; d :干燥进行时间, s ;dW :在dτ时间内从燥物料中汽化的水份量, kg 。
实验可按下式作近似计算τ∆∆=A WN A (2) 式中:τ:干燥进行时间, s ; dW :在τ时间内从燥物料中汽化的水份量, kg 。
从(2)式能够准确的看出,干燥速率N A 为Δ区间内的平均干燥速率,故其所对应的物料含水量X 为某一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X 平。
(3)式中:X 平: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G i , G i+1:分别为Δ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时湿物料的量, kg ; G C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量, kg 。
实验四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压洞道式(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2.测定在恒定干燥条件(即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不变、物料与气流的接触方式不变)下的湿物料干燥曲线.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 0;4.掌握有关测量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相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
在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
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亦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
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
随着物料湿含量慢慢地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慢慢地减少,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影响⼲燥速率的有关⼯程因素,熟悉流化床⼲燥器的结构特点及操作⽅法。
三、实验基础原理⼲燥时指采⽤某种⽅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其中的湿分(⽔或者有机溶剂)汽化分离的单元操作,在化⼯,轻⼯及农、林、渔业产品的加⼯等领域有⼴泛的应⽤。
⼲燥过程不仅涉及到⽓、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且涉及到湿分以⽓态或液态的形式⾃物料向内部表⾯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的含⽔性质和物料的形状及内部结构不同,⼲燥过程速率受到物料性质,含⽔量,含⽔性质,热介质性质和设备类型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
⽬前,尚⽆成熟的理论⽅法来计算⼲燥速率,⼯业上仍需依赖于实验解决⼲燥问题。
物料的含⽔量,⼀般多⽤相对于湿物料总量的⽔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含⽔率,⽤ω(kg⽔分/kg湿物料)来表⽰,但⼲燥时物料总量不断发⽣变化,所以,采⽤以⼲物料为基准的含⽔率X(kg⽔分/kg⼲物料)来表⽰较为⽅便。
ω和X之间有如下关系:X=ωω=X 1+X在⼲燥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时,⼲燥速率是⼀个⾮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对于⼲燥设备的设计或选型,通常规定⼲燥时间和⼲燥⼯艺要求,需要确定⼲燥器的类型和⼲燥⾯积,或者,在⼲燥操作时,设备的类型及⼲燥器的⾯积已定,规定⼯艺要求,确定所需⼲燥时间。
⼲燥速率⼀般⽤单位时间内单位⾯积上汽化的⽔量表⽰N A=dωAdτ式中N A——⼲燥速率,kg/(m2s);ω——⼲燥除去的⽔量,kg;A——平均⾯积,m2;τ——⼲燥时间,s。
⼲燥速率也可以以⼲物料为基准,⽤单位质量⼲物料在单位时间内所汽化的⽔量表⽰N A‘=dωG c dτ式中G c——⼲物料质量,kg。
干燥实验一、干燥速率曲线、熟悉常压式干燥器的构造与操作方法;2、测定物体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度U 等于每秒钟从每单位燥物料的面积上除去水份的质量,即:τAd dW U = 式中:dW —从燥物料中除去的水份质量,kgA —干燥面积,m 2τ—干燥时间,s而因dW =—GcdX (负号表示物料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τττ∆∆=-==X A G Ad dX G Ad dW U c c G c —湿物料中绝对干料的质量,kgX —湿物料含水量,kg 水/kg 干料2.影响干燥的因素很多,它与物料及干燥介质(空气)的情况都有关系,在干燥条件不变(即空气的温度、湿度及速度恒定)时,对于同类物料,当厚度和形状一定时,u 是物料湿含量X 的函数。
(三)设备和流程如图4-25,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电加热器流入干燥室,然后入风机,循环使用,电加热器由晶体管继电器控制,使空气温度恒定,干燥室前方,装有干湿球温度计,干燥室后也装有温度计,用以测量干燥室内的空气状况,风机出口端的温度计用于测量流经孔板时的空气温度,这温度是计算流量的一个参数。
空气流量由阀4(蝶形阀)调节,任何一个时间里此阀都不允许全关,否则电加热器就会因空气不流动而过热,引起损坏。
如果全开了两个片式阀门(14)则除外,风机进口端的片式阀门用以控制系统所吸入的生气量,而出端的片式阀则用于调节系统向外界排出的废气量。
如试样数量较多,可适当打开这两个阀门,使系统内空气温度恒定,若试样数量不多,也可以不开启。
(四)实验步骤1、事行将试样放在电热干燥箱内,用90℃左右的温度烘约2小时,冷却后称量,得出试样绝干质量(G c )。
2、实验前将试样加水,稍侯片刻,让水分均匀扩散至整个试样,然后称取湿试样质量。
3、检查天平是否灵活,并配平衡,往湿球温度计加水,通电启动风机,调节阀门至预定风速值,开加热器,调节温度至预定值,待温度稳定后,才开干燥室门将湿试样放入。
实验十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一、实验装置干燥器类型:洞道;洞道截面积:1# A= = 0.0221m2、2# A= = 0.030m2加热功率:500w—1500w;空气流量:1-5m3/min;干燥温度:40--120℃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0=,孔板孔径d0=( m)重量传感器显示仪:量程(0-200g),精度级;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显示仪:量程(0-150℃),精度级;孔板流量计处温度计显示仪:量程(-50-150℃),精度级;孔板流量计压差变送器和显示仪:量程(0-10KPa),精度级;图10-1 洞道干燥实验流程示意图1.中压风机;2.孔板流量计;3. 空气进口温度计;4.重量传感器;5.燥物料;6.加热器;7.干球温度计;8.湿球温度计;9.洞道干燥器;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干球温度显示控制仪表;14.湿球温度显示仪表; 15.进口温度显示仪表;16.流量压差显示仪表;17.重量显示仪表;18.压力变送器。
二、物料物料:毛毡;干燥面积:S=**2=(m2)(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绝干物料量(g):1# G C=,2# G C=(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三、操作方法⒈ 将干燥物料(毛粘)放入水中浸湿,向湿球温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 使池内水面上升至适当位置。
⒉ 调节送风机吸入口的蝶阀12到全开的位置后,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再按风机按钮,启动风机。
⒌ 将燥物料(毛粘)从水中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分(最好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器内取出,将燥物料夹好。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报告(一)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介绍实验目的和背景•简要说明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仪器设施–详细描述实验场地和条件–说明实验样品来源和制备方法2.数据收集–记录实验样品初始质量和尺寸–设定实验周期和时间间隔–定期测量样品质量,并记录相应时间3.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干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注明实验参数的设定和调整方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调整措施三、数据分析1.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添加必要的标注和单位–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绘制干燥速率曲线–使用适当的软件或工具绘制干燥速率曲线–添加合适的坐标轴标签和图例–说明绘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方法3.数据分析和讨论–分析干燥速率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四、结论•简要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强调实验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信度•提出改进实验方法或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五、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参与实验的同学们的合作和一起努力六、参考文献•引用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列表,依规定格式书写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实验目的:测定不一样的材料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了解其干燥过程的特点。
•背景:干燥速率曲线是描述材料干燥过程中湿度变化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对于材料的干燥控制和工程应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二、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实验样品、电子天平、干燥箱等。
–实验样品来源和制备方法:准备不一样的材料的样品,依规定尺寸和质量进行制备。
干燥速率曲线则是描述材料的干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干燥速率可通过计算湿度的变化率得到。
计算干燥速率:根据湿度数据,计算每个时间点的干燥速率,并绘制干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则表明了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通常开始时速率较高,跟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
此外,不一样的材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有几率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准确、湿度测量的误差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是为了了解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以及干燥速率与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干燥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干燥速率曲线,并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并排除,从而获得干燥产品的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量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干燥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燥面积上蒸发的水分量。
当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分压时,水分会从物料表面向干燥介质中扩散,从而实现干燥。
在干燥初期,物料表面水分充足,干燥速率较高;随着干燥的进行,物料内部的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度逐渐减慢,干燥速率也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2、电子天平3、不锈钢盘4、湿物料(例如土豆片、湿棉花等)四、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量的湿物料,并称量其初始重量$m_0$。
3、每隔一定时间(例如 5 分钟)取出物料,迅速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其重量$m_i$,记录时间$t_i$。
物料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有所不同,其基本变化趋势如图1(a)所示。
干燥曲线中BC 段为直线,随后的一段CD 为曲线,直线. 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速率N A 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Xc 的关系曲线。
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与物料的结构及所含水份的性质有关,所以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燥物料的单位汽化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即为:τAd dWN A =(1) 式中N A :干燥速率, kg/m 2 s ;A :燥物料的汽化面积, m 2; d :干燥进行时间, s ;dW :在dτ时间内从燥物料中汽化的水份量, kg 。
实验可按下式作近似计算τ∆∆=A WN A (2) 式中:τ:干燥进行时间, s ;dW :在τ时间内从燥物料中汽化的水份量, kg 。
从(2)式可以看出,干燥速率N A 为Δ区间内的平均干燥速率,故其所对应的物料含水量X 为某一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X 平。
(3)式中:X 平: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G i , G i+1:分别为Δ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时湿物料的量, kg ; G C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量, kg 。
三、实验装置流程及主要设备1. 实验装置流程干燥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3.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物质的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干燥速率。
3.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水分含量,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实验装置与试剂•恒温箱: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
•待测样品:选择不同类型的物质进行干燥速率曲线.准备样品:选择不同类型的物质作为待测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和初始水分含量均匀。
3.测定干燥速率曲线:按照实验原理中的步骤进行,取出样品并立即称重,记录下水分含量。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水分含量,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干燥速率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干燥速率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可以提高水分蒸发和扩散速度,促进物质从液态或湿态向固态的转变。
2.湿度对干燥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低,物质的干燥速率越快。
3.不同类型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干燥速率:由于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不同,其干燥速率也会有所差异。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待干燥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达到最佳干燥效果。
干燥速率曲线.掌握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了解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C,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H、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采用具有恒定温度t、湿度H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与含水湿物料进行接触,物料中的水分向介质中转移,完成干燥。
完整的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物料温度以及干燥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U 表示干燥速率,其定义为:干燥曲线中a~b段为预热段,出现在干燥开始,持续时间较短,该阶段物料温度迅速升到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在随后的b~c段中,物料温度维持在t w,在温差t − t w 作用下空气将热量传递给物料而使物料所含非结合水汽化,水气在物料表面饱和湿度H w与空气湿度之差H w − H 作用下扩散到空气中被带走。
此阶段干燥速率恒定;在物料中的非结合水被祛除之后,干燥进入图中c~d 所示的降速段,以祛除物料中的结合水为主,干燥速率受到水分从物料内部扩散到物料表面的扩散速率控制,且随干燥进行不断下降,物料温度亦不断上升。
恒速段与降速段的交界点c 所对应的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以X c表示。
物料的种类、含水性质、料层厚度和颗粒大小,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等都是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采用理论计算确定干燥速率十分困难,因此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测定的方法。
三. 实验内容1.测定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装置流程图1―鼓风机2―孔板流量计3―压力变送器4―加热器5―重量传感器6―显示仪7.8―干、湿球温度计9、10―调节阀11―观察窗(2)流程简介参照图3-7,鼓风机1将新鲜空气送入系统,经电加热器2加热后经孔板流量计计量流量后进入洞道与湿物料接触,部分热空气经阀9返回循环使用,部分经阀10放空。
干燥速率的测定对于许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等。
本实验旨在测定不同条件下干燥速率的变化,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以便更好地了解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能量转化。
2. 实验分析2.1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率;•绘制干燥速率曲线;•分析干燥速率与干燥条件的关系。
2.2 实验装置和材料•干燥仪:用于对样品进行干燥的实验装置;•湿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干燥仪内的湿度;•电子称: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电子计时器:用于测定干燥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样品:例如食物、化工原料等。
2.3 实验步骤1.打开干燥仪,将样品放置在干燥仪内;2.使用湿度控制器设置所需的湿度,并将湿度控制器连接到干燥仪;3.使用电子称测量样品的初始质量,并记录下来;4.开始计时器,开始计时;5.定期(例如每隔15分钟)测量样品的质量,直到质量基本不再变化;6.停止计时器,记录干燥时间;7.计算干燥速率,并根据不同条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并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干燥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干燥速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2.干燥速率受干燥条件的影响较大,湿度越低、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3.不同材料的干燥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有关。
2.5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干燥速率曲线呈指数下降趋势,说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是一个逐渐减缓的过程;2.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干燥条件以提高效率;3.干燥速率受材料性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干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材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干燥速率。
4. 学习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和空气流量计算。
二、实验原理⒈ 干燥速率的测定ττ∆∆≈=S W Sd dW U (3-1)式中:U —干燥速率,kg /(m 2h );S —干燥面积,m 2,(长0.141m ,宽0.082m ); τ∆—时间间隔,h ;W ∆—τ∆时间间隔内干燥气化的水分量,kg 。
⒉ 物料干基含水量Gc Gc G X -=(3-2)式中:X —物料干基含水量,kg 水/ kg 绝干物料; G —固体湿物料的量,kg ;Gc —绝干物料量,kg(本实验中绝干物料为22.7g) 。
⒊ 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tww tw r t t Sd r dQ Sd dW Uc )(-===αττ(3-3)wtw t t r Uc -⋅=α(3-4)式中:α—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Uc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kg/(m 2s ); w t —干燥器内空气的湿球温度,℃; t —干燥器内空气的干球温度,℃; tw r —w t ℃下水的气化热,J/ kg 。
三、实验步骤1. 将干燥物料(棉布)放入水中充分浸湿,将棉布表面的水分稍微挤压除去。
3. 用废气排出阀10和废气循环阀11调节到指定的流量后,开启加热电源。
4. 在空气温度、流量稳定的条件下,用重量传感器测定支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插入干燥速率曲线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四、实验分析1.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是影响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分子的扩散速度增大,导致干燥速率增加。
2.干燥速率曲线的特点干燥速率曲线呈现出初始阶段干燥速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初始阶段,物质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较快,但内部水分的扩散速度较慢,导致干燥速率较低。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可以确定最佳的干燥条件,提高干燥效率。
通过观察曲线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初始阶段:在材料刚开始干燥的时候,干燥速率较快,材料的质量迅速减小。
2.平稳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的质量减少速度逐渐减慢,呈现出平稳的趋势。
总结与讨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干燥速率曲线,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
通过分析干燥速率曲线,我们可以得出该材料的干燥特性,并根据需要调整干燥过程的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干燥速率曲线对于优化干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可以有效地控制干燥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预热阶段: 物料温度 空气温度 水蒸气分压popi 热量 物料 空气 水分 恒速干燥阶段 物料温度 = 空气湿球温度 水蒸气分压popi 热量 物料 空气 水分
Hale Waihona Puke 非结合水的性质与液态水完全相同 Q汽化=Q吸收热量
降速干燥阶段 物料温度 空气温度 水蒸气分压popi 热量 物料 空气 水分
干燥时间;或干燥时间一定时,确定所 需干燥面积。因此必须掌握物料的干燥 特性即干燥速度曲线 。 物料的含水量,一般多用相对于物料总 量的水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 分含量,用符号w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 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料量为基 准的含水率C表示较为方便。
w: kg水/kg 湿物料=kg水/kg (干料水) C: kg水/kg 干物料=kg水/kg (湿料-水)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干燥操作和干燥速度曲线掌握测定物料干燥速度曲线熟悉实验用干燥设备的流程、工 作原理及实验组织方法; 1.3了解影响干燥速度曲线的因素。
干燥曲线测定实验报告干燥曲线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干燥曲线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干燥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的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干燥曲线,从而了解材料的干燥速率和最佳干燥条件。
3. 测量初始含水率:将一定质量的苹果片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记录其质量,并称为m1。4. 定时测量质量: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苹果片,用纸巾擦拭表面的水分,然后将其放回恒温恒湿箱中,继续干燥。5. 计算含水率:根据质量变化,计算每个时间点的含水率,公式为:含水率(%)= (m1 - m2) / m1 * 100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条典型的干燥曲线。
干燥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干燥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在工程建设和材料研究中,了解材料的干燥性能对于设计和使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干燥曲线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一样的材料的干燥曲线,探究水分含量与干燥时间、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砂浆和木材样品分别称重,记录下初始质量。
实验十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 熟悉常压厢式干燥器的构造与操作;2.测定在恒定操作条件下的湿物料干燥速率曲线.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0;三、操作方法⒈将干燥物料(毛粘)放入水中浸湿,向湿球温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使池内水面上升至适当位置。
⒌将燥物料(毛粘)从水中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分(最好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器内取出,将燥物料夹好。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上班时间:9:00-18:30)。
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相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
在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
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亦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
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
随着物料湿含量慢慢地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慢慢地减少,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s); w t —干燥器内空气的湿球温度,℃; t —干燥器内空气的干球温度,℃; tw r —w t ℃下水的气化热,J/ k g。
d0—节流孔开孔直径, d 0=0.050 m; ΔP —节流孔上下游两侧压力差,Pa; ρ—孔板流量计处0t 时空气的密度,kg /m 3。
加热功率:500w—1500w; 空气流量:1-5m3/min;干燥温度:40--120℃
1—离心风机;2—孔板流量计;3、15—孔板流量计处温度计显示仪;4、17—重量传感器显示仪;
5—干燥物料(帆布);6—电加热器;7—干球温度计;8、14—湿球温度计显示仪;9—洞道干燥室;
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电加热控制仪表;
⒈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并得出恒定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
⒉改变空气温度、流量绘制出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并得出恒定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