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废弃物最重要的包含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有机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和工业有机废渣废液等。目前我国年产各类生物质废弃物保守估计超过35亿吨。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质资源(如植物、动物粪便等)来发电或制热。这种能源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的重要,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了一定的应用。生物质发电技术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例如利用生物质废料制成的生物燃料、新型的生物质发电机等。生物质能作为一种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指出要发展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这并非我国首次针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作出部署。
生物质能被称为“零碳”能源,可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合理规划利用生物质能。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生物质废弃物最重要的包含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有机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和工业有机废渣废液等。目前我国年产各类生物质废弃物保守估计超过35亿吨。其中,农业废弃物9.6亿吨、林业剩余物3.5亿吨、有机生活垃圾1.5亿吨、畜禽粪污19亿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1.5亿吨、污水污泥4000万吨。这些废弃物若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社会和居民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大危害,而且其中蕴藏的资源也难以得到充分循环利用。目前,各国通行做法都是在无害化、减量化处置前提下,将其变废为宝。一般是先对其进行资源化和高的附加价值利用,对不具备高资源化和高的附加价值利用条件的废弃物再进行能源化利用。
经过几十年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已从农村传统锅台土灶直接燃烧薪柴、秸秆等生物质的低效利用方式,发展到借助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手段,通过一系列先进转换技术,生产出固、液、气等高品位低碳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交通燃料、热能、燃气等终端能源产品的现代生物质能。
这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未来,来源广泛的生物质能将凭借其特点,持续在所有的领域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预测,我国碳排放峰值在110亿吨左右,而生物质能源化未来减碳潜力将达到20亿吨,减碳潜力巨大。
这是县域减污降碳的有效途径。构建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等生物质非电利用分布式能源站,可为县域提供清洁能源。同时,生物质非电利用能够解决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各类农林废弃物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能有效构建“农业—能源—环保—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培育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新业态和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生物质能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以陕西为例,陕西省全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妥推进生物质原料制天然气、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全方面推进城镇建筑绿色化发展。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提升装配化建造水平,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动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试点示范。推进工业余热供暖。
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实施村镇清洁能源建设行动,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取暖应用示范,推动太阳能清洁供热供暖与高效温室一体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等低碳节能的生产生活用具。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里的生活中的应用。快速推进乡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与乡村电气化工程。推广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和热泵技术,满足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需求,开展太阳能供暖试点。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关注农村能源问题,特别是关于沼气、小水电和地方煤矿的发展。198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村能源研讨会确定了农村能源的建设方针,在沼气利用、省柴灶、太阳能利用、生物质气化、微型水力发电、风能利用和地热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工作。“六五”计划确立了农村能源的政策框架。此后,《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都涉及了相关内容。
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10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扩大乡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综合利用”部分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另外,文件中的“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光伏廊道示范、生物天然气示范等内容中也有涉及。此外,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2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2022年印发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文件中,也提到“培育壮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开展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等内容。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推动下,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增长,新场景不断涌现,农村能源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看来,这些新特点大多数表现在农村能源的生产供给方式、消费结构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上。“比如,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在农村发展中获得比较大规模开发,农村正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再如,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经历从传统的新采能源向商品能源升级,从低效、高污染能源向高效清洁能源升级,从固态能源向液体和清洁能源转型,电能比重将稳步提升。”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和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农村能源高水平发展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推进,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显著改善。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累计备案容量超过6600万千瓦,累计电网容量突破2100万千瓦,有效推动了农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规范化开发。截至2022年9月底,生物质发电装机4060万千瓦。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因大部分建于广大农村地区,有力带动了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体系升级。
《2023-2028年生物质能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怎么来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公司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资本扩张无疑十分必要。在快速的资本积聚中,企业兼并重组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在国际化的企业兼并...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高档锅碗瓢盆大多以欧洲品牌为主,国人的消费会以产地来划分。其中,德国严谨、高科技的制造业...
矿泉水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如何?据了解,京东超市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的销售数据及用户问卷调查显示,过去12个月,饮用天然1...
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大幅回升中国信通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伴随国内疫情日趋平稳、政策企稳以及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3亿咖啡消费者。目前,我国超过6成的咖啡消费者为17—39岁的青年,且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因国内咖啡...
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5...
机箱还有超薄、半高、3/4高、全高和立式、卧式机箱之分。3/4高和全高机箱拥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5.25英寸驱动器安装...